蘇州市干將路303號創意產業園
0512-3565 6563
Jackjones@kuaidata.com
聯系客服
數據中心托管服務/管理式網絡
服務:
400 651 8888
微軟云服務:
400 089 2448
markjune@kuaidata.com
內容分布式網絡服務:
400 811 0278
云集成與合作:
cloud@kuaidata.com
2025-07-05
政策層面,國家對算力資源統籌布局、能效約束及安全保障提出更高標準和精細化管理要求;
技術層面,以生成式AI為代表的創新突破,推動算力規模、架構性能、網絡時延及綠色低碳水平的提升;
市場層面,供需關系快速調整,競爭日趨激烈,服務商面臨盈利模式轉型與差異化競爭的雙重壓力。
這些變化對第三方算力中心服務商的戰略眼光、資源整合、運營效率和創新能力均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此背景下,科智咨詢《2025年中國第三方算力中心服務商發展研究報告》正式發布,報告聚焦于服務商在復雜形勢下的應對之道,結合行業現狀與頭部企業實踐,系統梳理業務發展路徑,旨在為行業提供可借鑒的經驗與啟示,助力中國算力產業向高效能、高質量、可持續方向穩步邁進。
關注公眾號「科智咨詢」,后臺回復“第三方”,獲得高清版完整PDF。或者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進入科智咨詢官網下載。
01
行業現狀概覽:規模演進與資源布局
過去五年,中國第三方算力中心服務商數量從2019年的418家增至2024年底的710家,但隨著優質資源加速集中,新增增速趨于放緩,行業集中度顯著提升——TOP10服務商市場份額已突破50%,形成“強者恒強”的兩極分化格局。
在資源網絡構建方面,服務商在環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核心一線區域集群建設的同時,加速向“東數西算”西部樞紐及海外新興市場延伸,形成“全國樞紐+區域節點+海外拓展”三層資源網絡。
與此同時,產品與服務形態也在不斷進化:從單純的機柜托管和網絡接入,向“基建+平臺+生態”一體化解決方案演進,相繼推出算力調度平臺、混合云互聯、安全合規、行業定制化等增值服務,形成較為完整的“基建+平臺+生態”產品矩陣。
02
政策與市場驅動下的機遇與多重挑戰
機遇:政策紅利與需求爆發
頂層設計護航:中央“2522”框架和《2025年行動方案》將算力基礎設施上升為國家戰略,各地通過土地、能耗指標傾斜與補貼等舉措,降低建設與合規成本;
AI浪潮驅動:AI大模型訓練推理與行業智能化轉型剛需拉動中國智算中心資源需求激增,預計2027年智算中心基礎設施層資源需求規模將達到9480MW;
海外市場擴張: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數字經濟快速增長,本地IT基礎設施需求旺盛,本土化部署需求催生“伴隨出海”建設機遇;
新型融資模式:首批數據中心公募REITs落地,幫助服務商盤活存量資產、優化資本結構,推動輕資產化運營模式實踐。
挑戰:同質競爭、成本壓力與綠色轉型
同質化競爭與盈利壓力:中小型服務商因規模、資本與資源布局受限,難以與頭部企業抗衡;同時,供需失衡地區的價格戰和客戶議價權提升,導致機柜租金與網絡服務費不斷下行,毛利率持續承壓;
綠色改造成本壓力:存量中心需在短期內完成PUE和綠電配比改造,涉及制冷、配電、儲能等多方面大規模資本投入;而客戶多為長期鎖價合同,成本難以即時傳導,短期內或出現盈利縮水;
技術迭代壓力:液冷、算電協同、模塊化機房和智能運維等新技術快速成熟,服務商需持續加大研發與技術應用投入,否則將被更具前瞻性的競爭對手迅速超越;
戰略選擇風險:客戶需求由傳統IDC向AIDC加速遷移,第三方算力中心服務商面臨著資本實力、商業模式、運營能力和競爭策略的全面挑戰。
03
算力中心服務商能力建設體系與實踐參考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復雜多變的發展環境,第三方算力中心服務商要想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必須在資源儲備、產品與服務、市場化運營、技術創新與綠色化水平五大關鍵維度協同發力,系統夯實核心競爭力,構筑持續領先優勢。報告通過梳理頭部企業的業務表現與典型實踐,為服務商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可借鑒的經驗與路徑參考。
3.1
加速建設優質算?中?,構建跨區域算?資源網絡
算力中心資源是第三方服務商發展的核心基石。在新興技術加速演進、企業算力需求不斷攀升的背景下,充足的資源儲備不僅有助于承接大型項目、吸引高價值客戶,更為業務的持續拓展提供底層支撐。通過優化資源結構、完善區域布局,服務商可有效開拓新興市場,鞏固行業競爭優勢。
當前第三方算力中心服務商建設重點在于加快算?中?項目建設與資源儲備,優化區域布局;投建基地型算?中?以滿?AI集群集中部署要求;同時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在東南亞、中東等數字經濟新興地區設立算力節點。
實踐案例
萬國數據:在北京、上海、深圳等核心區域運營面積61.4萬㎡,IT容量突破1GW,海外布局涵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市場,構建全球化資源網絡
潤澤科技:圍繞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甘肅等6大區域建設算力集群,單項目智算中心300MW規模,實現全國一體化資源調度
3.2
強化產品及服務能?,創新業務模式適應AI應?需求
多樣化的產品與服務體系能夠靈活匹配不同規模、不同類型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全面覆蓋多元化應用場景;穩定高效的技術支持與運維保障,有助于降低客戶運營風險,增強服務體驗與滿意度。隨著市場需求的演進,算?中?服務商逐步由提供單?的基礎服務,向多元化增值服務乃??體化解決?案發展。當前,服務商依托?主能?建設與?態合作實現價值延伸,并基于基礎設施,提供基礎托管、網絡連接、算力調度、混合云互聯與行業定制化服務。
實踐案例
世紀互聯:?主研發數據中?智能化運營解決?案“智航平臺”;搭建信息安全與業務連續性管理體系,開展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相關認證?作
光環新網:提供定制化數據中心、零售與增值運維服務,支持云專線和云組網,幫助企業快速構建高質量私有網絡
3.3
促進內外部資源優化配置,提升市場化運營能力
業務收入是企業市場化運營能力的集中體現,受資源儲備、團隊執行力與客戶管理水平等多項能力協同驅動。服務商要提升業務收入與算力去化效率,需深刻洞察客戶需求與市場趨勢,主動拓展客戶關系、構建合作生態,強化品牌建設與市場影響力,從而增強盈利能力與抗風險能力,夯實持續增長基礎。
?對市場供給增?、客戶需求放緩等挑戰,當前算?中?服務商從內部運營優化和外部市場拓展雙向發?,根據產品屬性和企業戰略定位構建完善的銷售體系及適合的業務策略;借助?態合作鎖定客戶資源。
實踐案例
業務策略:世紀互聯堅持“批發+零售”雙引擎戰略;數據港以提供?規模、?性能的定制化數據中?為核?業務,采?直接銷售模式
生態合作:秦淮數據與太極計算機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服務更多傳統?業客戶;中?數據與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結成全?合作伙伴關系
3.4
增強技術服務優勢,加快先進技術創新與應用
算力中心技術貫穿設計、建設、運維和服務全生命周期,先進技術的應用不僅能更好地滿足客戶多樣化、個性化的業務需求,也能顯著提升運維效率與管理水平,降低整體運營成本。經過多年發展積淀,算?中?服務商在建設通?算?中?層?形成了較強的技術實?,一方面不斷拓展技術邊界,滿??密度、超?規模算?中?部署要求;另???推動液冷、儲能、智能化運維等先進技術的研發、創新與應?,提升算?中?建設交付、運維管理?平。
實踐案例
科華數據:提供核心基礎設施產品、IDC全生命周期服務、多場景解決方案,具備通用托管型、大型定制化、敏捷交付型及高算力數據中心等解決方案能力,服務范圍覆蓋從邊緣計算到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多樣化場景
潤澤科技:具備園區級算力基礎設施的自主設計、建設與運維全生命周期能力;應用液冷和源網荷儲一體化技術,打造可持續算力平臺
3.5
提高能效與綠電使用,推進算力中心綠色化
綠色低碳已成為數字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推動算力中心綠色化建設既是響應政策導向的現實需求,也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通過應用節能技術、提升能效水平、擴大可再生能源使用,不僅有助于滿足監管要求、降低運營成本,更能增強企業社會形象與品牌價值,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的協同提升。
在政策監管和客戶需求驅動下,服務商全?推進算?中?綠?化轉型,???在算?中?建設全?命周期踐行綠色低碳;同時,通過降低算力中心運行能耗、投資建設可再生能源項目、進行綠電/綠證市場化交易等途徑實現算?中?綠?化。
實踐案例
合盈數據:合盈數據(懷來)科技產業園是環京地區最大的綠色算力集群,配備5.53GW新能源電站,采用“源網荷儲”一體化選址,直連張家口可再生能源,實現大規模綠電供應
浩云長盛:依托西部風光水電資源,集中采購可再生能源,并以集裝箱式方式部署算力中心,有效降低建設期碳排放;運營階段采用冷板式液冷、多層間接蒸發冷卻和余熱回收等技術,實現低碳運行;目前超70%的數據中心已通過國家綠色數據中心認證
第三方算力中心服務商綜合能力TOP10
結合算力中心服務商能力建設的五大核心維度,報告總結出中國第三方算力中心服務商綜合能力TOP10企業,分別為:萬國數據、秦淮數據、世紀互聯、潤澤科技、中金數據、浩云長盛、科華數據、合盈數據、博浩數據、博大數據。這些頭部服務商在資源儲備、產品服務、市場運營、技術創新與綠色化水平等方面表現出色,形成較強的綜合競爭力,正持續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方向。
04
算力中心服務商未來發展策略
在系統分析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我們認為算力中心服務商應該把握以下戰略發展重點,全面迎接產業互聯網與AI大模型催生的新一輪增長周期。
A
提升AIDC交付能力,基于自身資源能力適度布局智算服務
未來五年,高性能算力需求將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長,算力中心服務商需前瞻性布局智算資源,打造新增長引擎。重點包括:一是提升AIDC交付能力,建設高密度、綠色、集約化的智算基礎設施;二是拓展業務模式,圍繞算力租賃、智算云等標準化產品,疊加數據標注、合規保障、AI支持等服務,滿足多行業、多場景的定制化需求;三是積極參與全國及區域一體化算力網絡與云邊端協同建設,通過算力調度平臺驅動產品與服務體系持續優化,增強業務價值與服務粘性。
B
動態調整資源分配,優化業務策略及運營模式
在競爭加劇與智算需求崛起的背景下,算力中心服務商需靈活調整業務布局,充分釋放資源價值,擴大市場份額。針對客戶差異,可構建差異化策略:大型客戶側重大規模部署,中小企業更依賴基礎設施+增值服務;AI訓練注重可拓展性與成本,推理業務則強調低延遲、靠近終端部署。服務商應基于現有資源和客戶關系,重新評估客戶價值,挖掘新興需求,配套組建專業團隊高效響應。在非核心區域可采用輕資產模式拓展,輸出運維能力;資源相對薄弱的企業可通過大客戶綁定穩定收入。同時,應加強與運營商、云廠商、設備商等生態合作,借力拓展客戶渠道與服務能力。
C
把握出海業務機會,打造新的增長曲線
海外算力中心市場增長潛力巨大,一方面,國內企業出海帶動算力需求同步擴展;另一方面,東南亞等地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催生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熱潮。服務商可采取“兩步走”策略:先服務出海企業,再逐步拓展全球客戶。由于海外市場環境差異較大,企業需合理規劃,提升本地化運營能力。區域布局應重點評估監管政策、市場潛力和基礎設施條件;業務定位上宜從技術服務輸出切入,聚焦文化差異較小的垂直行業;合作模式上,建議聯合當地運營商和能源企業,降低資產風險,加快落地進程。
D
提高技術能力,構建綜合服務能力底座
政策鼓勵算力中心采用綠色先進技術,打造高效智能設施;AI大模型規模商用推動算力需求增長,挑戰服務商技術能力。服務商需緊跟政策,聚焦重點技術方向,強化研發創新,提升團隊能力,聯合行業領先企業,推動先進技術應用;積極參與標準制定,積累技術沉淀,提升行業話語權;采用直流供電、模塊化電源、液冷、存算分離等技術降低能耗,借助大數據和AI提升運維效率。
E
加強算力中心項目管理,形成差異化優勢
2025年,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監管趨嚴,能快速適應新規、具備強大規劃執行力和資源整合能力的行業玩家將更具競爭優勢。算力中心服務商需強化前期規劃與供應鏈管理,推動綠色化和國產化,積極配合政府監管。重點包括明確建設合同涵蓋IT設備組裝安裝,設計階段注重能效優化,控制啟動時間和審批成本;加強資金結構與融資管理,嚴格遵守國資監管流程。在運營層面,監管聚焦可持續性和實際效益,服務商需提升精細化運營能力,增強項目綜合價值。
F
加快算力中心綠色變革,推動產業發展可持續
政策推動算力與電力雙向協同,促進計算資源與電力深度融合,實現能源高效利用和綠色算力發展。服務商可通過自主建設或協同共建,打造綠電直供數據中心及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結合儲能、節能設備與智能調度,緩解新能源波動。通過簽訂長期購電協議(PPA)、購買綠證及參與電力市場,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降低投資成本,實現靈活布局;同步推進機房節能改造,優化設備布局、制冷架構、供配電和智能運行策略,減少冗余,推廣高效設備,淘汰低效設備;調整區域布局,結合政策優惠優化選址,降低綠電成本,實現能源就地消納。
G
系統性完善資金策略,促進資金籌措多元化
算力中心投入大、回報周期長,服務商需多元融資、優化現金流提升資金效率。一是資產重組,將重資產注入獨立項目公司引入投資者,剝離非核心資產回籠資金,整合中小IDC提升規模后通過資本市場融資;二是通過REITs打包成熟資產上市,盤活存量資產,拓寬資本通道;三是產業鏈聯合投資,與合作伙伴共同出資建設算力中心項目,減輕資金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