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干將路303號創意產業園
0512-3565 6563
Jackjones@kuaidata.com
聯系客服
數據中心托管服務/管理式網絡
服務:
400 651 8888
微軟云服務:
400 089 2448
markjune@kuaidata.com
內容分布式網絡服務:
400 811 0278
云集成與合作:
cloud@kuaidata.com
2015-04-06
2014年上半年的成都天府軟件園,匯集了大大小小近千家手游公司,剛剛從北京南下創業的石星琦也是他們其中一員。泡茶館、打麻將、吃火鍋時,“千萬流水”這樣的字眼隨處可聞。
短短一年之后,如今的成都手游圈比起那時沉默了許多。解散了團隊準備回北京的石星琦站在軟件園門口,環顧四周,那些意氣風發、談笑風聲的人們仿佛都不知去向,偌大的軟件園里,熟人越來越少了。
手游第四城的崛起
位于成都高新區南部園區核心地帶的天府軟件園,可以說是成都手游的主戰場。
早在2012年6月,成都高新區在全國率先出臺了《成都高新區加快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從房租減免、稅收獎勵、人才補貼等方面對創業企業進行支持。其中更有明確的條款表示,將按投資金額的5%對被投企業進行項目扶持,最高可達100萬元。
這些政策的出臺吸引了不少投資人和創業者,從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中旬,成都手游圈中已披露的創業投資案例達50起,投資金額超5億元。其中,成都掌娛天下、成都好玩一二三和成都魔方在線均獲得9000萬元投資。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網秦科技在成都高新區設立了規模2億元的五岳天下投資基金,并分別向成都掌沃無限和漢森信息投資1000萬元和500萬元。
與此同時,騰訊、完美等一眾手游大廠也紛紛落戶成都,Google還聯合四川大學在西部設立了首個Google開發者社區。
眼 看著手游市場的發展如日中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活動心思,想抓緊時機追趕上這輪風潮,而資本的熱捧與大廠的帶頭,進一步吸引了創業者追逐的步伐。創業場里 的手游孵化器陸續建立,大街小巷遍布的創業咖啡廳接連開張,CP團隊要么拿到投資進駐孵化器,或者干脆自掏腰包蝸居咖啡廳。他們信心滿滿、心無旁騖地投入 到產品研發當中,只盼著產品完成后能夠迅速賣個好價錢。
來自成都高新區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旬成都的手游公司已經有600多家。而根據業內流傳的說法,鼎盛時期成都的手游CP數量實際上超過了1000家。那時的成都,被稱為繼北上廣之后的手游第四城。
旋踵而至的下坡路
移 動互聯網時代,大爆發之后急轉直下的劇情每天都在發生,成都手游圈也沒能免俗。等到2014年下半年,成都手游圈已是另一番光景。業內傳聞稱,半年時間 里,成都手游CP的數量已經從傳說中的1000多家驟減至不足300家,這一數據記者已經從一些從業者口中得到了證實。越來越多的團隊帶著它們尚未完成的 產品,不聲不響地消失了。
成都卡爾維科技曾經在天府軟件園擁有兩層樓的辦公室,以自研產品為主。成名作為3DARPG《戰神之怒》,其國內代理為云游,海外則代理給了Chillingo。代理金以及融資一到位,團隊就迫不及待地開始了擴張。
卡 爾維的CEO楊存富在2013年7月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那時的公司員工共300余人,包含12個研發團隊,其中9個是在2012年收購的,2013年 毛利預計可達5000萬元。他預計未來三年公司會發展至500-1000人的規模,還將收購10多個團隊。“為了下半年的收購之戰,現在兩層辦公室當中, 上面一整層辦公室都是空的。”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今年春節前夕,楊存富突然向員工口頭宣布公司破產解散,此時的卡爾維只剩下40多名員工。盲目擴張之后過于巨大的團隊規模,最終還是拖垮了這家公司。
另一個更富話題性的例子是成都游戲工場。成都游戲工場是成都小伙伴基金下屬平臺,屬于港交所上市公司云游控股Forgame的成員。2013年7月,公司進駐成都高新區天府軟件園,專注打造手游研發的早期孵化平臺。
曾 經的游戲工場,因其瘋狂的投資行為而聞名。據媒體報道,號稱手握2億資金的游戲工場,其工作人員采用“掃樓”的形式,對成都的手游創業企業、團隊逐一登門 拜訪,最快的一筆投資項目僅花費2、3天便敲定,其他投資項目平均周期也只有7天左右。從2013年10月到2014年4月,游戲工場對外宣布,第一階段 投入的資金超過1億元,7個月內共投資了32個團隊,平均下來幾乎是每周一家的節奏。2014年5月,游戲工場完成了第一期的基礎建設——辦公面積達 5000平方米,員工人數超過300人。
然而從14年下半年開始,不斷傳出游戲工場旗下的團隊解約和解散的消息。直到本周一,有媒體爆料曾 經風光一時的游戲工場宣布破產。得知這一消息后,記者迅速向游戲工場員工求證,了解到的真實的情況是:游戲工場并未破產,而是它所投資的項目解散,同時其 研發平臺也裁掉了一大批員工。
記者通過與一些曾接受過游戲工場投資并進駐了孵化器的CP交流,了解到了一些游戲工場內部的故事。
2014 年初,他們與游戲工場的負責人達成了口頭協議,正式進駐了游戲工場的孵化器。剛開始一切都很順利,游戲工場幫助他們解決了住房、辦公的場地和設備。但在公 司注冊的過程中,他們發現,根據工場的規定,他們無權掌握自己公司的財務章、稅務章、公章甚至法人章。也就說,游戲工場對外以投資的名義宣稱,實際上是在 以招聘的模式運作,他們成為了游戲工場內部的團隊,團隊成員按月領取工資。
隨著游戲開發進度一步步推進,問題開始暴露。最初的口頭協議原本是他們專心研發,游戲工場負責運營,分成五五開。到后面卻逐漸變成CP不但要自行背負產品,還要開始繳納場地費、水電費,背負游戲工場本身消耗的公攤。
這 樣的轉變使得游戲工場旗下很多團隊都敏感地認識到,游戲工場沒有錢了。可問題在于,錢都到哪去了?很多團隊根本就沒有拿到投資,而是以發工資的形式團隊進 駐的,并且工資水平非常低。盡管團隊領導人有自己定工資的權限,但游戲工場的行政管理部門會要求負責人把主創人員的薪資“控制得良性一點”。除此之外,投 資協議里還有很多更加離譜的條款,例如獲投資的公司負責人全年對公司財務的管理權限不能超過20萬,同時全年不能給超過兩名員工漲薪。
面對這樣的局面,不少團隊逐漸心灰意冷,有些甚至沒有解約就直接離開了。
看 起來游戲工場一直是在單方面壓迫,但事情或許沒有這么簡單。記者試圖向游戲工場的員工尋求解答,可是礙于身份他們并沒有給出回應。隨后,記者又聯系了另一 位成都手游圈內的投資人士,他向記者解釋道:“這種情況確實會有,由于成都手游圈內早期存在不少投機分子,團隊本身研發實力很差,卻非常擅于講故事,從投 資人手中騙到錢就跑路,不少投資人深受其害,因此不得不提高警惕。”
信任是基于雙方,無論是開放者的欺騙,還是投資者的不放權,都是讓雙方無法真正達成合作的原因。然而,這種亂象也僅僅是整個成都手游市場的冰山一角。
記者從部分創業者那了解到,一些公司在對待投資的項目和自家項目的待遇也是千差萬別。某公司的研發負責人月薪超過4萬,主美主程等職位的薪資也都在 3萬左右。而輪到投資項目的待遇,甚至還不到他們的一半。薪資上的不對稱,在公司的上升期似乎也并不成問題,但是當面臨公司變動的時候,這些問題會進一步 放大雙方的矛盾。尤其對很多外來創業者來說,這么多的問題讓他們感到無力解決。
在經歷了種種混亂之后,成都CP團隊的數量迅速銳減。3月11日,天府軟件園創業場2015年第一期項目評審會的結果顯示,與以往評審會手游項目獨霸一方的局面不同,本期手游項目的比例首次下降到不足20%。